1)清游前,对底泥游积情况要进行一次全面调查,包括平面游积分布情况、染物垂向分布情况,测点原则上应尽可能加密,传统底泥深度测点应当不小于50*50m,底泥污染物柱状样原则上应当不少于1个/0.4km2,近几年发展新的SYQ走航式测量技术+局部底泥采样验证数据,从设计航线-获得底部数据- 检查轨迹-数据处理-获得坐标值-沉积物等厚图、水底地形图 -方量计算等,需据实际情况设计清淤厚度和清淤量。一个中小型水库一两天就可以完成工作,大大减轻了工作量,提高了效率,为清淤前工作做准备。
2)疏浚工程要为后续湖盆生态修复创建较好的基底条件.要综合考虑当地水生植物、浮游生物、微生物等的适宜生长深度,可为生态修复后的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。
3)应考虑底泥沉积水-主界面上高营养盐含量巧半悬浮物的清除。除部分藻类活体、矿物质、浮游生物、有机巧屑、细菌及微生物、死亡藻类和动植物残体外,还有在特定生化环境下形成的半悬浮状的类胶体絮状物质,比重1左右,极易再悬浮,这部分物质营养盐含量很高,务必予清除.
4)湖区疏面积较大时,应专口划定一定面积的物种保护区留下不予疏浚,作为物种基因库,借自然之力繁衍扩大;平面设计中,也可布置为条田状,隔一疏一,力争在较短时间内,疏区物种得恢复,水生态系统尽快自我修复或人工强化被动修复。
5)重污染底泥生态巧袭是规模较大,影响因素复杂的生态王程,必须严谨科学评佑,强化监测和管理.